琢磨齋沿用迄今,不是一朝一夕之事,“琢磨” 为创办人之字称,“齋” 为其书齋,合之为 “琢磨齋”。后经同学们又以其作为研究书画及闲暇会叙之所,其经历整整四十多年风风雨雨之洗礼,而以不屈不挠、互勉、互惠及互济之精神下,肃然而立。其组织随同学们扩散而遍布亚洲及欧美等数十个国家,艺术人才济济,是一股隐形待发的巨大推动力与潜力,也是催促琢磨于八十年代毅然弃商从文主因之一,实是 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” 。以琢磨齋命名之书画金石等研究所或艺术文化中心等,不胜枚举 …… (省略)。
琢磨齋徵求联营,参营,代理及徵收 "五体书法" ,绘画,篆刻作品及徵收会员与学员等。目前开创教授琢磨 "碑" 与 "帖" 五体书法 "入帖" 基础班, 各项书体辅导班, 讲师巡回课程班以及五体书法 "出帖" 辅导班等。
不管任何艺术,乃吾梦寐以求之精神粮食,与心灵寄托之一,它并能调和与平衡身心之功能。而博览群书, 增进见闻, 以求达到尽善尽美, 乃人生之一大目标, 此乃研发五体书法之起因。
所谓五体书法,则包括历代碑或贴派之楷书,行书,草书,隶书,以及大小两篆,并包括甲骨文之书写方法等。何谓: "碑" 与 "帖" 。 碑即是碑派书法, 帖即是帖派书法之简称。琢磨即是叶镇莱之字称。
琢磨五体书法,是琢磨为了追求艺术更高成就,而能令其他族群或世人汗颜之一系例专研,其将碑派之研发,融合于帖派之五体书法,其历经数十寒暑,始终不断地 "入帖" 专研,最后才能 "出帖" ,而首创成为另一门之特有书法。
何谓 "入帖" ,入帖即是专研碑或帖之五体书法,必经之路。 "出帖" 即是研习后,而突破五体书法至另一书体之简称。所谓 "未经入帖, 何来突破而 "出帖" 。 一位未曾入过帖之书家,始终具有缺陷,难以服众,或最多免强堪称某一体之书匠或普通书家,正所谓 "博学而多才,不学则无术" 。
不管碑或帖,每一种书体,皆因具备各个朝代,著名书家之字体,并形成众多不同体系,或派别之区分而林立。由于此份丰富传统之书艺遗产, 则以文字书写而成, 并蕴藏着多姿多彩之书法艺术, 而其特徵于世间鲜有, 真是代表着中华民族, 数千年仅有之书法文化与艺术特色, 而其他种族之文化, 根本是不能与其相提并论。
文人相轻,自古以来,已成定律,书法家也不例外,而因一小撮人,为求捷径,求怪异等等,却对丰硕之传统遗产,而不敢面对它,则一步一脚印,安步就班地专而硕研,可惜却一味无知,天真地,弃传统而求突破,此乃一步想登天之短视者之一般心态而已,其影响力,不足为惧。
又有一部份人,碍于年龄关系,不能从基本开始,则以半路出家,习书法只能局限于某一书体,或某一派系之原因,而最终导至互相争论书体之优劣,并互相抵毁与非议对方等等,此乃司空见惯。像此类人, 如只是为了兴趣或提倡书艺为本, 则乃无可厚非之事, 否则令人遗憾。
为了避免减少类似事件发生,唯有将书法派系,书体之研究空间或范围扩大,广学各个朝代之书体,并掌握各体书法之精髓所在,使其具有系统,更臻理论地,推上更高层次,方为上策,否则只局限于某一派系或某一书体,而促成自我膨涨或以老卖老,甚至忘行而唯我独尊等之能事者,此实是艺坛常见,则一般庸俗书匠或书 家之常态,不足为奇。正所谓" 庸才占空间, 阿斗称大师 " 之当代有趣的现状。